<凄美的断章>的导入和点评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5 21:58:10
你门在百度里查这文章看完后写

越快越好

哦对了
还有滕王阁序的哦 !!好了给20分哦 !!
我要的是文章的导入和点评!!!

凄美的断章
曾随熙攘游人登临过南昌城西、赣江之滨的滕王阁。这栋屡毁屡建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建筑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获得了第29次重生。她的历次重生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仅仅度过27个春秋的年轻生命。是他,让滕王阁一次次执著地从废墟中站立起来。
他,就是王勃。
后人把最美丽的惋惜都给了这位“初唐四杰”的领军人物,一遍遍重复着关于他的神童传说,他的文思敏捷,他的旷世才华和突临不幸。《滕王阁序》不停地被收入各种文选,千百年来,从髫发蒙童到鹤发学究,几乎无人不能脱口而诵“落霞与孤骛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。
文因楼成,楼借文传。滕王阁,成就了王勃生命意义的峰点;王勃,同时也成为滕王阁上最璀灿夺目的金匾。今天的滕王阁,除了这三个字以外,历史已将彼处的风景褪色殆尽。秋水落霞的静美,仅在后人的脑际深处幻化,显影,定格。伴随着失望的登临,我更多的想起那个不曾被神话的、充满青春气息和少年张狂的王勃。
王勃生长于书香世家,祖父为隋末大儒,父亲也博学多才。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中熏陶,再加上他的聪慧好学,逐渐成长为初唐文学沃土上最健壮的植株。这样富含养分的植株,自然会在滕王阁那场文人骚客的盛宴上,张扬着国色天香的艳丽。
所以客观地讲,如果仅凭他的诗存和那篇工整华丽的《滕王阁序》,王勃这个名字,虽然可以当仁不让地立于“初唐四杰”的历史高度,以清新刚健的文风,一开初唐文学的先河。但是,他肯定远远没有今天的凄美况味,让人如此扼腕惜才,流连驻足。
王勃的凄美,在于生命的残缺。
诚然,残缺本身并不美丽,但是残缺能够把美丽衬托得更加夺目,彰显出一种超乎寻常的震撼。残缺,使西湖上平淡的断桥残雪成为一种极富想像的意境;残缺,为维纳斯雕像注入了永恒的生命。同样,残缺也使王勃仅有27个音符的生命断章定格为半阕美丽的绝响。从此的滕王阁,成为他书房中收藏的一枚小小印章。
《滕王阁序》一挥而就后不到一年,这个英姿勃发的文弱青年,在探望父亲的渡海途中,不幸遇风浪落水,惊悸而卒。一个中华文明精心抚育的精灵,在海浪摇曳中曲尽烟散,就此谢幕了匆匆人生。生命戛然而止处,断章却获得了凄美的永生。
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提出过“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”的观点